Page 90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3期
P. 90
2021 年第 3 期 中山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No. 3 2021
第 61 卷 JOURN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 Vol. 61
(总 291 期) (SOCIAL SCIENCE EDITION) General No. 291
敦煌六朝写本与《十诵律》的翻译与校定 *
王 磊
摘 要:S. 797、S. 6661、BD03375三件六朝《十诵律》写本,其文本结构和内容与唐宋之后的藏经本均有很
大的不同。结合《十诵律》的翻译史,这几种六朝写本为我们展示了鸠摩罗什译本的原貌,而现存诸藏经本则
是经卑摩罗叉校改的新版本。罗叉在校改时根据自己所熟习的戒律胡(梵)语原本,对罗什译稿做了多方面的
改动。敦煌六朝写本的发现对我们了解鸠摩罗什及六朝时期的佛经翻译有更深入的认识。
关键词:《十诵律》;敦煌六朝写本;佛经翻译;鸠摩罗什
DOI:10. 13471/j. cnki. jsysusse. 2021. 03. 010
佛教律藏之传译,在 5 世纪上半叶达到高峰。以《十诵律》为始,二十余年内,四部广律的汉译本相
继问世,为中国佛教戒律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其中,鸠摩罗什参与翻译的《十诵律》作为第一部汉译广
律,在中国佛教戒律史上意义重大。与当时的很多佛教经典一样,《十诵律》的文本在传播过程中不断发
生变化,呈现出不同的文本形态。这些不同时代的文本,有的被收藏在大藏经中,承续至今,有些则遗失
在藏外,逐渐湮没。关于唐宋时期大藏经内的文本,笔者已有另文介绍 ,本篇论文则着重讨论几件比藏
①
经本渊源更为古老的敦煌写本。
敦煌遗书中收藏的《十诵律》多为藏外文本,其中几种写卷的年代可以追溯到六朝时期。如果说藏
内文本展示了唐宋以来《十诵律》的成熟面貌,那么六朝时期的敦煌写卷则保留了早期译本的原初形态。
因为,不仅它们的抄写年代与《十诵律》的汉译年代相近,如同后文所述,它们的内容也更为接近鸠摩罗
什译本的原貌。
关于《十诵律》的翻译、流传、修订经过,乃至六朝时期对佛教僧团的影响,以往的研究主要藉重
《出 三 藏 记 集》和《高僧传》等文献的记载,采用的《十诵律》文本也主要依据唐代以后的大藏经本。而
敦煌遗书中的《十诵律》六朝写卷,则向我们展示了与藏经本大相径庭的文本形态。这些敦煌写卷有助
于我们理解《十诵律》在传译过程中发生的具体变化,使我们对该广律的传译及六朝时期的传播有全新
的认识,对于当时中土佛教与印度佛教之间的关系,也能有更直观的认识。
下面,笔者将首先介绍三件独特的六朝《十诵律》写卷,并力图在《十诵律》翻译史的背景下理解这几
件六朝写卷的重要意义,同时进一步反观《十诵律》的翻译经过,以期对鸠摩罗什的翻译有全新的认识。
一、三件独特的敦煌写本——S. 797、S. 6661、BD03375
敦煌写本中与戒律相关者,就广律而言,主要以《四分律》为大宗,其他几种广律写本则相对少见。
* 收稿日期:2021—01—16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汉唐时期佛教律学的发展与佛教中国化研究”(18CZJ005)
作者简介:王 磊,中山大学哲学系(广州 510275)。
① 王磊:《中古时期〈十诵律〉文本结构之演变——以藏经本为中心的考察》,《文献》(待刊)。
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