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0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3期
P. 80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年第 3 期
六、国际社会的汉语
国际社会是一个不易界定的概念,本文的“国际社会”主要包括国际组织、国际会议、国际大公司等。
这些组织、会议、公司表现着“多边关系”或“虚边关系”。
汉语也是国际社会使用的语言。在一些国际组织中,汉语是其官方语言或工作语言。比如联合国,
1973 年第 3180、3189 号决议,确认了汉语作为联合国大会工作语言的地位。文秋芳、张天伟(2018,
P234—244)研究过汉语在联合国 5 个主要机构和 15 个专门机构的使用情况,发现:1. 汉语既是官方语
言也是工作语言,汉语有真正的地位,这种情况有 8个机构;2. 是官方语言但不是工作语言,汉语地位主
要是名义上的,这种情况有 5个机构;3. 既不是官方语言也不是工作语言,汉语尚无地位,这种情况有 7
个机构。在其他国际组织(包括非政府国际组织)中,在一些国际大公司和国际会议的工作中,汉语的使
用都尚无制度性安排。除非是驻中国的国际组织和国际大公司,或是在中国召开的国际会议,可能会用
到汉语。但一个基本趋势是,汉语在国际社会使用的机会越来越多。
国际社会使用的汉语,其标准应是普通话的标准;语言身份上不能看作外语,因为中国也是国际社
会的一员。比如联合国中的汉语,不能说是联合国的外语。虽然有很多外国人使用汉语是通过外语学
习来实现的,汉语国际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推进汉语成为国际社会的语言。
此外要看到,国际学术期刊和国际大都市,它们的语言应用也可视作国际社会语言的一部分,具有
国际社会语言的功能。国际学术期刊的语言,是国际学术共同体的语言,基本上都是使用英语,汉语的
使用还比较有限。但是,在一些国际大都市的交通枢纽、旅游地和购物中心,汉语的使用渐多,比如巴
黎、温哥华、多伦多、东京、首尔等的机场指示牌中,汉语甚至居于第二或第三语言的地位,这是世界第二
大语言的位置。这种情况虽然是出现在交通、旅游、商贸的语言景观中,甚至使用的目的主要是方便华
人,但这些语言景观也显示着汉语国际地位的上升。
汉语在国际社会使用,说明它已经是人类社会的“公共产品”。该如何评价汉语在国际社会中的语
言地位,如何促进其地位的提升,让人类社会更好地分享汉语这一公共产品,是中国的时代课题,是全世
界华人、全世界汉语使用者的时代课题,也是国际社会的一个课题。
结 语
李宇明(2020)提出看待世界可有三种眼光:一是“魏源眼光”,从中国看世界;二是“周(有光)氏眼
光”,从世界看中国;三是“世界眼光”,站在高空俯瞰世界。本文是用第三种眼光来俯瞰全世界的汉语状
况,试图看到汉语世界的全貌。
汉语研究的“全球化”视野,是汉语研究的一大发展趋势,把普通话、台湾国语、海外华语、海内外方
言、地域普通话、民族普通话、传统汉字文化圈的汉语汉字问题、汉学、中国学、作为外语的汉语、国际社
会的汉语等,尽收眼底。这种由内地到港澳台地区、由本土到海外、由母语到二语(甚至三语),由一隅到
全球的视域扩展,使得观察汉语的参照系也在发生改变,涉及的语言现象、语言关系、语言问题也空前繁
多复杂。
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名词术语问题。比如,起码需要界定四个术语:
N1:包括全世界各种各样的汉语现象。
N2:如周明朗(2017,P18—19)所说的汉语范围,“世界各国所有说汉语群体的通用语(lingua fran⁃
ca)”,包括“以汉语为第一语言的群体的共同语”和“以汉语为第二语言的群体的语际通用语”。
N3:赵世举(2017)一直主张“整体华语观”,认为“全球华语”不仅应包括“全球华人的标准语”,还应
指“全球华人共有的语言”,包括海外方言。
N4:全世界华人的共同语。
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