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9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3期
P. 69

从“大华语”的角度谈语言融合、语文政治化与语文教学

                   加坡这个只有人力资源的小国,是必要的;对于汉语的发展,汉语走向世界,我想也是必须这样做的。”
                                                                                                             ①
                       我强调“向普通话倾斜”,就是要让交流不会出现中断,让语言融合更和谐。在华语全球化的大背景
                   下,将语言政治化,伤害的是下一代。华人有共同的语言,是一笔财富,一笔应该继续爱护和保留的
                   财富。


                                                     三、语文教育的调整


                       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历史背景,有不同的需要;语言的应用,语法和词汇也有差异。如果不尊重各
                   个区域的需要,就会带来很多问题。
                       1949 年之后,中国出现了统一的口语。没有统一的口语,中国不可能实现今天的发展。口语的统

                   一是中国语言规划最重要的成就。普通话能普及,靠的是全国人民高度的爱国热诚。中国广东人学普
                   通话比较困难,但他们都愿意学,现在广东人说普通话也说得非常自然,非常流利。但在海外其他地区,
                   可能做不到。
                       在华语区推广普通话,困难也比推广书面语大。我常常提醒在香港地区推行普通话的朋友:普及普
                   通话比提高普通话的水准更重要。香港朋友说普通话说得不标准也无所谓,大家听惯了,对语言有感情
                   了,再去提高,困难就不大了。中国大陆的朋友不理解这点,香港的推普朋友也不能体味。他们在香港
                   推广普通话就从提高开始,从标准开始,因此语言学习者所面对的困难非常大 。
                                                                                        ②
                       内地在香港做事的朋友,如果能用不标准的粤语,说两句广东话,也能淡化语言的政治化。以前,我
                   听到内地的朋友只会说“你好嘛?”,现在也能说“有无搞错?”“关你么嘢事?”,这也是一个进步。
                       新加坡从来没有一种共同语言,但建国后,各民族之间需要有一种共同的语言——英语,便被提到
                   日程上来。为了新加坡的发展以及将来的需要,英文教育出身的开国总理李光耀先生用了四五十年的
                   时间学习华语。这是多大的付出!如果他没有决心学好华语,不能用华语演讲,不能用华语与中国来访
                   的客人交谈,我们建国初期所面对的语言政治化问题,就没办法解决;建国后所推行的双语教育,也不可
                   能这么成功 。
                              ③
                       台湾地区说闽方言的人有多少?整个福建省说闽方言的人数远远超过台湾地区,整个东南亚地区
                   的闽南人人数,也超过台湾地区,但我们都学习普通话。尽管我们不能说标准的普通话,我们说的是“华
                   语”。东南亚的华语区并没有将说闽南话和说普通话政治化。
                       语言问题是最能动人感情的,但是处理语言问题需要更多的理智,是最不能动感情的。如果我们接
                   受“大华语”的概念,中国的汉语教师到海外教学,不是教普通话,而是教“大华语”的北京版。如果是教

                  “大华语”,那么教的人就不一定是从中国来的,也可以是当地的华人,也有可能是马来人/印尼人/菲律
                   宾人/印度人等等。
                       教华语的不一定是中国人,应该作为华语国际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我们应该去当地培养人,让这些
                   人在当地教学,让当地的人组编教材,这样他们就会觉得这是自己的责任,而不是外来的事务。
                       如果我们接受“大华语”的概念,那么就会出现一个特殊的时代:推广汉语/华语/中文,责任不全在
                   中国。中国一定要和华语区充分协作,不能把华语当作对外汉语,只考虑向外派人。在“大华语”的观念
                   下,应该鼓励华语区参与华语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充分调动华语区推广华语的积极性。


                       ① [新加坡]周清海:《语言与语言教育的战略观察》,《中国语言战略》2016年第2期“特稿”。
                       ② [新加坡]周清海:《多语环境里语言规划所思考的重点与面对的难题——兼谈香港可以借鉴些什么》,《普通话
                   教育的发展和推广:国际研讨会(2002)论文集》,香港:香港大学教育学院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2003年。
                       ③ [新加坡]李光耀:《一种共同语》,《李光耀回忆录1965—2000》,新加坡:新加坡联合早报出版社,2000年。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