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5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3期
P. 35
经典、范式与文本
必首指予,呼为小迦陵,属诸公毋以前辈抗行,一时奖借如此。”如其《贺新郎·题王叔佩词,用陈迦陵
①
韵》:“枯树寒窗罅。叹王孙、一贫如此,失波之鲊。博得眼光如炬大,千古精灵注射。半夜过、柳郎墓下。
杯酒冷浇芳草地,月明中、现出屯田怕。断魂笛,高楼挂。 可知春恨如铅泻。病愁人、蛾眉深浅,入
时难画。每到五更怎睡着,伴熟西风铁马。莫向我、心头乱打。呕在盘中成碧血,又何须、迟至三年者。
劝字字,休狼藉。”陈维崧用同调同韵所作的一系列词,是其词风的重要体现,张氏和作颇得迦陵风采,
“小迦陵”之称,并非虚语。
事实上,雍乾时期和迦陵词韵的大有人在。通过统计《全清词•雍乾卷》,有 26人和迦陵词韵,《贺新
郎》《金缕曲》《满江红》等迦陵喜用的词牌在数量与和次上均在前列,这表明了迦陵词在雍乾时期的影
响,也是迦陵词经典化的一个例证 。但是,凌立仁将1 600多首陈维崧词作为整体的师法对象和创作蓝
②
本,仍然是一个非常独特的现象。
由于词乐的失传,清词的创作早已从倚声填词变为按谱填词。从明人张 的《诗余图谱》到清代康
熙间万树《词律》以及《钦定词谱》,词谱在词人创作中的作用无疑十分重要。另外,具体创作时,也可以
依据经典词作,循声按律填写。所以一些名家别集以及重要选本如《草堂诗余》等,有时候也兼具了词谱
的功能。到了乾嘉时期,词学成为专门之学,格律化也更加精细。在浙西词风盛行的江浙地区,这种现
象尤为突出。
凌立仁尽管生长在杭州词乡,但他的主要活动还是在词学不发达的北方,乃至偏僻小邑。从词学中
心落入边缘,因此,对于乾嘉词坛浙常邅递的历史进程,他几乎没有参与,相应地,也未受到二派的影响。
一般人作词是意有感发,然后择取合适的词牌,根据词律进行填制。这个过程中有时会参考词谱或典范
词作,视作者对词调的熟悉程度而定。而凌立仁的写作则有所不同。根据对《笠者词稿》与迦陵词的对
照,可以推测其创作的情形:有时,他是在有所感发之后,先取迦陵词集中题目与内容相近的词,作为对
象加以仿写;有时,则是在熟玩迦陵词的时候,起了模仿之心,然后即兴写作。因此,《笠者词稿》带有明
显的习作品特征。我们并不清楚凌氏何时开始学习迦陵词,也不确定他在这部《笠者词稿》之外是否还
写过其他的词作。但对笠者来说,模拟迦陵词已经成为习惯,甚至是一种执念。这部词稿也伴随着他从
风华年少,到幕府俊才,终于风尘小吏,寄托着他的全部欢乐与悲凉。随着时间的流逝,词人即将步入晚景,
又失去了卑微的官职,在将近30年的时间里,他几乎完成了对全部《迦陵词》的拟写。陈维崧的词集竟然以
这样一种方式融入了笠者的文学、情感与人生,这可以说是考察古代文学影响研究的极为独特的个案。
哈罗德·布罗姆在《影响的焦虑》中写道:“一部诗的历史就是诗人中的强者为了廓清自己的想象空
间而相互‘误读’对方的诗的历史。”这或许并不适合用来解释笠者词与迦陵词的关系。一方面由于中
③
国文学传统中经典的力量过于强大,师法经典被视作天经地义,多数情况下,后世作者并不通过“误读”
经典来确立自我的价值与地位。另一方面,凌立仁也并不以“强者”自命,而是甘心作迦陵的后进,他的
全部作品几乎都是迦陵词的影子,甚至于其人生轨迹也仿佛匍匐于迦陵词的笼罩与安排之下。对凌立
仁而言,他也是将生命与灵魂部分地交给了陈维崧,在对迦陵词的揣摩与仿写中度过了一生,并成为迦
陵词传播史上的一个略显怪异的注脚。
① 张宏生主编:《全清词·雍乾卷》第9册,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4936页。
② 据《全清词·雍乾卷》和迦陵词韵者,凡 26 人,作词 102 首,计 14 调(同调异名合并),分别是:厉鹗《摸鱼子》1 首
(册一);金兆燕《减字木兰花》9 首,《贺新郎》1 首(册二);吴烺《贺新郎》1 首(册二);蒋麟昌《喜迁莺》《沁园春》各 2 首(册
二);钱孙钟《沁园春》《金缕曲》各 2首(册二);江昉《鹊踏花翻》1首(册三);戴文灯《满江红》10首,《沁园春》2首(册三);蒋
元龙《醉太平》1首(册四);李汝章《满江红》4首(册四);朱若炳《贺新郎》4首(册七);张埙《祝英台近》1首,《贺新郎》1首,
《朝中措》8 首(册九);孔继涵《摸鱼儿》1 首(册十);吴蔚光《满江红》1 首(册十一);潘允喆《贺新郎》2 首(册十一);刘锡嘏
《金缕曲》2首,《水龙吟》5首,《百字令》1首(册十一);陆敬《霓裳中序第一》1首(册十二);诸崇俭《贺新郎》2首,《念奴娇》
4首(册十二);杨芳灿《沁园春》3首(册十三);许肇封《念奴娇》4首(册十三);杨瑛昶《金缕曲》2首(册十三);李若虚《海棠
春》4 首(册十四);杨揆《沁园春》3 首(册十四);尤維熊《蝶恋花》10 首(册十四);殷圻《金缕曲》1 首(册十四);戴珊《绮罗
香》《沁园春》各1首(册十五);沈光裕《满江红》5首(册十六)。
③ [美]哈罗德·布鲁姆著,徐文博译:《影响的焦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年,第3页。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