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3期
P. 20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年第 3 期

             包括《陌上桑》的仿拟之作,如傅玄《艳歌行》“秦氏有好女,自字为罗敷”,高允《罗敷行》“邑中有好女,姓
                                                                            ①
             秦字罗敷”。另外也有不少非《陌上桑》系列的作品,如徐陵《骢马驱》“诸兄二千石,小妇字罗敷”,沈约
                                                                                                   ③
                      ②
            《少年新婚为之咏》“羞言赵飞燕,笑杀秦罗敷”,杜审言《戏赠赵使君美人诗》“罗敷独向东方去,谩学他
                                                      ④
             家作使君”,等等。这些当然足以证明《陌上桑》的魅力与影响。然而若论源流先后,恐怕不是《陌上桑》
                      ⑤
             成就了罗敷之名,而是早在《陌上桑》之前,罗敷已成为美女之代名,所以这篇带有民间文学意味的歌诗
             才会信手拈来。比如大约同时的《孔雀东南飞》中就有“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的诗句,可知秦罗敷作
             为美女之代名,那时已经约定俗成了。


                                               二、谢娘形象之流变


                 在唐宋诗词中,檀郎与谢娘是最常见的情侣之类名。檀郎为诗词中男性情侣之类名,具体又有檀
             郎、阮郎、萧郎等不同称谓,既各有渊源,角色内涵亦有微别。谢娘为女性情侣之类名,具体又有谢娘、萧
             娘、秋娘等微妙变化。这些类名及形象之间,有联系又有区别,既有前后流变,抑或同中有异。这些形象
             在初起时或有出典,但在诗词创作发展过程中早已形成特定的人物意象,与原来的谢道韫或潘岳、阮肇
             等没有多少内在关系了。有些注疏往往笼统解会,看似追根溯源,实际不得要领。这里试作梳理。
                 谢娘的形象流变,在唐宋诗词中,大致可分为三个层面。
                 其一,在晚唐以前的诗中,谢娘与谢道韫渊源较近,形象的基本内涵是才女或大家闺秀。如韩翃《送
             李舍人携家归江东觐省》:“承颜陆郎去,携手谢娘归。”因为是送友人归家省亲,所以诗中以三国时怀橘
             孝亲之陆绩代指李舍人,谢娘即代指李氏家眷。可知谢娘在彼时尤为美称,而这种用法在晚唐以后是不
             可想象的。又或称“谢女”。如刘禹锡《柳絮》:“萦回谢女题诗笔,点缀陶公漉酒巾。”因为诗题是《柳絮》,
             这里的谢女显然是指咏絮才女谢道韫。又如李绅《登禹庙回降雪五言二十韵》:“麻引诗人兴,盐牵谢女
             才。”咏雪而提及“盐”字,这里的谢女当然也是指谢道韫。又或称“谢家”。如白居易《奉和思黯自题南庄
             见示兼呈梦得》:“谢家别墅最新奇,山展屏风花接篱。”李端《题元注林园》:“谢家门馆似山林,碧石青苔
             满树阴。”杨巨源《夏日裴尹员外西斋看花》:“芳菲谁家好?惟是谢家怜。”卢纶《题李沆园林》:“愿同词赋
             客,得兴谢家深。”这些都是题咏朋友家的园林,谢家就是借东晋时的名门大族谢家来比拟友人之家,和
             五代张泌《寄人》诗中的“别梦依稀到谢家”的谢家不同。
                 其二,晚唐诗中的谢娘或谢家,往往指妓女与妓院。晚唐诗如罗虬《比红儿诗》:“谢娘休漫逞风姿,
             未必娉婷胜柳枝。”杜红儿、柳枝皆为妓女,这里取譬连类,谢娘显然也是妓女。唐彦谦《离鸾》:“庭前佳
             树名栀子,试结同心寄谢娘。”因为诗中有“尘埃一别杨朱路,风月三年宋玉墙”,可知谢娘是一位风尘女
             子。又如刘沧《代友人悼姬》:“萧郎独宿落花夜,谢女不归明月春。”温庭筠《赠知音》:“窗间谢女青娥敛,
             门外萧郎白马嘶。”萧郎、谢女已成固定搭配,也隐约透露了谢女的平康女子身份。
                 值得注意的是,诗词中的谢娘、谢女隐指妓女,未必如当下诗词选本所称,是因李德裕所宠爱的名妓
             谢秋娘而起。李贺《牡丹种曲》:“檀郎谢女眠何处,楼台月明燕夜语。”宋代吴正子注曰:“唐诗中有称妓
             女为谢女者,大抵因谢安石蓄妓而起,始称谢妓,继则改称谢女,以为新异耳。” 这就是说,唐宋诗词中
                                                                                   ⑥
             的谢女,其出处既不是才女谢道韫,也不是中唐名妓谢秋娘,而是从《晋书•谢安传》所载谢安携妓游东山
             轶事而来。李白《忆东山》:“我今携谢妓,长啸绝人群。”白居易《奉和裴令公新成午桥庄绿野堂即事》:



                 ①②③    郭茂倩编撰:《乐府诗集》,第339,340,295页。
                 ④  沈约著,陈庆元校笺:《沈约集校笺》,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5年,第366页。
                 ⑤  中华书局编辑部点校:《全唐诗》(增订本),北京:中华书局,1999年。以下凡引唐诗皆据此本,不再另行出注。
                 ⑥  吴正子笺注,刘辰翁评点:《李长吉歌诗四卷》,此处转引自张先著,吴熊和、沈松勤校注:《张先集编年校注》,上
             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第120页。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