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3期
P. 17
2021 年第 3 期 中山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No. 3 2021
第 61 卷 JOURN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 Vol. 61
(总 291 期) (SOCIAL SCIENCE EDITION) General No. 291
檀郎与谢娘 *
——论唐宋词中的类名现象
张仲谋
摘 要:古典诗词中有名姓的人物,有专名与类名之分。生活中实有人物之名为专名,类型化的人物名字
为类名。先唐诗歌中的孟姜与罗敷,或为类名之始。在唐宋词中比较常见的男女情侣之类名,就是檀郎和谢
娘。伤春、伤别是唐宋词的基本主题,檀郎与谢娘的对应关系亦成为固定搭配。绮怨是晚唐北宋词的基本调
性,同时也可以作为谢娘形象的审美特征。檀郎、谢娘等类型化人物的出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音乐文学的
产物。其类名之形成,虽然不无历史人物的因缘附会,但主要是出于审美效果之考量。之所以是谢娘、萧娘而
不是别的姓氏,应是出于音韵声情之考虑。谢字、萧字,为小口形、细声韵,其音轻柔圆润,听其声即有要眇宜
修之美感,即可感知其窈窕淑女的温婉形象。而同样作为男性情郎之类名,檀郎似乎总是在恋人闺帏耳鬓厮
磨、风流调笑的“暖男”角色,而阮郎则因袭了传说中的冶游元素,始终是一个漫游不归、春尽不还家的荡子
形象。
关键词:唐宋词;类名;谢娘;檀郎
DOI:10. 13471/j. cnki. jsysusse. 2021. 03. 002
古典诗词中的男女情侣,往往会有一种类型化的称名方式,比如在唐宋词中,出现比较多的就是檀
郎和谢娘。当然,这里说檀郎和谢娘也只是一种代表性的说法,实际诗词中的男性情侣也可能是阮郎或
萧郎,女性也可能是萧娘或秋娘。在古典诗词中,尤其是在唐宋词中,因为伤春、伤别已成为基本主题,
这种檀郎与谢娘的对应关系亦成为固定搭配。生活中本是赵、钱、孙、李,常用姓氏不下百数,可是在诗
词中成双作对出现的往往是檀郎与谢娘。如果说中学英语教材中的李雷与韩梅梅不过是教材编者偶然
杜撰的结果,而檀郎与谢娘的出现却是在长期的诗词创作中约定俗成的。如此的不约而同,如此的高频
率出现,显然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和词学现象了。
关于文学中的类名现象,前辈学者曾经作过探讨。一般来说,我们把生活中实有人物的名字称为专
名,而把文学作品中那种类型化的人物名字称为类名。现代学者中,顾颉刚称为私名与通名,许地山则
称为私名与类名。顾颉刚在谈到孟姜女的名字由来时说:“当时齐国必有一女子,名唤孟姜,生得十分美
貌。因为她的美的名望大了,所以私名变成了通名,凡是美女都被称为孟姜。正如西施是一个私名,但
因为她极美,足为一切美女的代表,所以这二字就成为美女的通名。”这里所用的私名与通名,本为逻辑
①
学概念,但各人理解亦有不同。比如许地山曾经著文谈中国古典戏曲与梵剧之区别,其中云:“中国剧本
对于互相称谓底方法也略有一定,如‘员外’、‘相公’、‘小姐’、‘主上’等,为通名;私名,则老者常名‘大
* 收稿日期:2020—09—01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历代词籍总目提要》及文献数据库建设”(18ZDA257)
作者简介:张仲谋,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徐州 221116)。
① 顾颉刚撰,钱小柏编:《顾颉刚民俗学论集》,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年,第114页。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