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5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3期
P. 185
2021 年第 3 期 中山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No. 3 2021
第 61 卷 JOURN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 Vol. 61
(总 291 期) (SOCIAL SCIENCE EDITION) General No. 291
双循环背景下都市圈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
孙久文,宋 准
摘 要: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适应新时代的国内国际发展环境而做出的重大战略调整,本文通过对新发
展格局的现实逻辑、理论内涵和区域问题梳理,结合都市圈的理论特性和实践特点,研究都市圈与“双循环”的
关系,提出了都市圈促进新发展格局的具体路径,分别体现在挖掘内需、激发创新、促进开放三个方面。最后
提出新发展格局下建设都市圈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都市圈
DOI:10. 13471/j. cnki. jsysusse. 2021. 03. 019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开局时期。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面
临的国内国际环境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也随之发生重大调整,亦即构建以国
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形成有赖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撑,而都市圈作为城镇化发展到较高
阶段的产物,有利于集聚效应的发挥与经济韧性的强化,现已成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载体,因
而对于新发展格局的构建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基于此,本文以都市圈为研究对象,通过梳理新发展格局
的基本特征与其面临的区域问题,结合都市圈的理论特性与实践特点,突出都市圈在新发展格局中的重
要作用,提炼出基于都市圈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形成的具体路径,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现实逻辑、理论内涵、区域问题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发展动力、发展模式和比较优势都已经发
生变化。从发展动力上来看,由于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加大,发展动力由外需转向内需,已经成为必然
趋势;从发展模式来说,由要素投入驱动转向创新驱动,高新科技产业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从比
较优势来看,随着我国劳动力的成本优势逐渐削弱,超大规模性经济体优势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竞
争优势。
(一)“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现实逻辑与理论内涵
2020 年 5 月,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首次提出“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
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提出是我
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重大调整,反映出经济发展的逻辑起点发生了深刻变化,即由外需主导型发展战
* 收稿日期:2021—01—1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国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的综合评价与政策耦合研究”(42071155);中国人
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2020年研究生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19000027)
作者简介:孙久文,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北京100872);
宋 准,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北京100872)。
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