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3期
P. 12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年第 3 期

             明”进行反思批判的结晶,这无疑从根本上肯定与维护了道家思想对人类的普遍价值。近来,“新冠病毒
             肺炎”的大流行,进一步暴露了人类文明病态发展的严重问题,同时也更凸显了道家作为人类“病态文
             明”吹哨人的价值,此时听您讲述发掘道家思想价值的精神之路,肯定别有一番滋味。
                 冯达文:关于老庄原创道家,讨论的中心话题及其提供的价值,近代以降可谓众说纷纭。20世纪五
             六十年代,内地学者大多把老庄思想定性为唯心主义,认为其提供的社会历史价值是消极的,有人甚至
             认为庄子思想倡导的是混世主义、滑头主义。海外一批学者和 20世纪 80年代成长起来的新锐学人,在
             研究老庄学上有许多突破和提升,但我感觉仍有若干偏颇与不足。
                 其一,在老庄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问题上,如牟宗三先生以为老庄哲学是为对治周朝礼乐制度
             导致的问题而出现的,这无疑把老庄思想的意义收窄了。其二,在老庄道家本体论建构的特质问题上,
             牟先生目之为纯粹主观性的精神追求,不可能获得存有论的意义,这显然更把道家的追求虚幻化了;其
             三,在老庄道家的社会历史价值问题上,不少论者又谓道家其实并不否弃儒家的仁义思想,似乎道家只
             有被还原为儒家、与儒家挂搭起来才可以获得正面的认同。其四,在老庄道家的认知价值问题上,还有
             称这一学派拥有影响国人的丰富辩证思想,可是这些辩证思想终难免流为术数与智巧。诸如此类。显
             见,这些对老庄思想的判认与评价似乎都未触及老庄的中心话题与核心价值。及至刘笑敢教授以“人文
             自然”的新概念把捉老子思想,确认老子的“人文自然的最高目标是人类整体状态的自然和谐,是人类与
             宇宙的总体关系的和谐”,才称得上对道家作出了十分到位与贴切的评价。虽然如此,老庄道家的思想
             仍有更进一步讨论的空间。
                 我的一个看法是:老庄思想是以对整个人类“文明与进步”的反省这一极有挑战性的问题为中心展
             开的,只有从这一视角去透显老庄,才能真正揭示老庄哲学的意义。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老庄哲学对
             整个人类文明与进步的深刻反省与批判揭示了人类的悲剧性命运:人如果不离开自然,不进入社会与被
            “文”化,人不能成为独立的一“类”;而人一旦离开自然而独立,即意味着与自然处于一种对置状态,人类
             在后来的“进步”中越是追求自己的独立,越是追求获得大自然主宰者的地位,与大自然的对置状态便越
             严重。
                 问题是:人果真能够脱离自然、摆脱大自然的控制吗?当然不能。大自然是人类的创造者、人类的
             母亲,人类如果背离自然创造者,背弃自己的母亲,就会从根本上失去自己生存的依据与本源,更不用说
             显耀对其他物类的所谓主宰性了。值得注意的是,在古典思想世界里,不仅是老子、庄子对人类的“文明
             与进步”有这样一种悲怆、警示与反省,古中东神话将人类祖先偷吃智慧禁果视为对上帝的背叛,古印度
             把人在三世轮回中受苦受难归罪于人的“分别识”,所寓含的都是对“文明与进步”所带来的“恶果”的共
             同警觉与反省。及至现代,当我们看到以往人类文明走过的很多地方留下的是一片荒漠、一堆废墟时,
             当看到时下最繁华的都市都受虐于新冠病毒时,我们才深刻地感受到古代圣贤对“文明与进步”的批判
             与反省的深刻意义。
                 当今人类社会在“进步与文明”的道路上已越走越远,我们面对日益普遍和残酷的利益争夺所感受
             到的,难道不仍然是老庄当年的忧心不已?!显然,只有从深刻反省人类文明与进步的角度认识与理解
             老庄,才能说明他们的思想不是负面的、消极的,而是正面的、积极的,其正面的、积极的价值就来自他们
             对人类悲剧性运命的彻底反省。
                 老庄对人类文明与进步的反省与批判,决不仅仅是一种主观上的价值诉求,而是有存在论与“知识
             论”作支撑的。其中,老子创始的宇宙论及其价值诉求长久地影响着中国精神文化的变迁史,庄子对知
             识论进行的怀疑与批判则在中国精英阶层的心灵建构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记。老子和庄子都认定,在充
             满利益争夺的污浊的世间无法安顿人的心灵、实现自己的价值理想,只是老子把心灵的安顿、理想的实
             现遥寄于远古时代,庄子却借对既成知识体系、社会体制与生活方式的解构来求取精神的超越;也可以
             说,老子有取于“出世”,庄子却冀求“在世而出世”。但无论如何,“以天下为沉浊”,以“出世”为归宿,构
             成了道家学派价值追求上的共同取向。这种价值追求,为“逐物不返”的现代社会始终提供着一面自我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