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4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3期
P. 134
2021 年第 3 期 中山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No. 3 2021
第 61 卷 JOURN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 Vol. 61
(总 291 期) (SOCIAL SCIENCE EDITION) General No. 291
“
“亲亲”而“分封”:天下共主”之成败 *
——公羊家政治哲学一个基本原则的使用与效果分析
余 治 平
摘 要:周代的政制、礼法、宗庙、祭祀维系于血缘伦理,都与公羊家的“亲亲”原则相关联。“嫡长子继承
法”是周人的制度创新,解决了夏商以来王权交接的问题,具有里程碑意义。周王分封遵循“褒有德”,“尊勤
劳”,血缘亲属优先,兼顾异姓战功。“封建亲戚”是对血缘关系的绝对信任,借助宗法力量而维护王权核心利
益。周天子作为盟主并不拥有天下疆土统治权,只充当首领。柳宗元否认诸侯能倍加爱护封国之土田人口,
其势力过大却挑战朝廷权威,乃至“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秦“失在于政,不在于制”,封建必将被郡县所取代。
但分封制激活了地方,加速土地开发与人口繁殖,促进经济发展、文化振兴,催生贵族阶层,则也是事实。整个
西周历代天子都把精力消耗在为“亲亲”确立制度体系、处理复杂血缘关系上,可依然有不断的亲亲相害,应该
认真反省这种政治方式。
关键词:亲亲;封建;天下共主;柳宗元;政治哲学
DOI:10. 13471/j. cnki. jsysusse. 2021. 03. 014
董仲舒曰:“五帝三王之治天下,不敢有君民之心。什一而税。教以爱,使以忠,敬长老,亲亲而尊
尊,不夺民时。”神话传说时代,无论是母系氏族,还是父系氏族,虽尚无“君民”之政治体制,但却可以建
①
构出“亲亲尊尊”之社会秩序,其至三代,则已获得官民的普遍认同。作为公羊家政治哲学一个基本原则
的“亲亲”,在许多儒家经典文本中含义皆指爱亲,即亲爱其父母双亲;常与“尊尊”并举,后者则指敬长,
尊重其上司领导。《诗·小雅·伐木序》曰:“亲亲以睦友,友贤不弃,不遗故旧,则民德归厚矣。”孔颖达《疏》
曰:“王者既能内亲其亲,以使和睦;又能外友其贤而不弃,不遗忘久故之恩旧而燕乐之。”王者淳化民风
②
民德必先从让人们亲爱其父母双亲、家族亲属开始,然后再扩展到其朋友、故旧。《春秋经·成公元年》载:
“秋,王师败绩于贸戎。”周天子的军队竟然被晋国所打败,显然已经脸面全无。《谷梁传》曰:“不言战,莫
之敢敌也。为尊者讳敌不讳败,为亲者讳败不讳敌,尊尊亲亲之义也。然则孰败之?晋也。”孔子不书
③
晋国与王师大战,而只书王师败北,显然是刻意为天子、为尊者避讳,体现出儒家的一项重要伦理原则,
即亲爱值得亲爱的人,尊重值得尊者的人。杨树达称:“分莫尊于天子。”只字不提“晋”的书法,就是对
④
晋国犯上作乱行径的谴责和惩罚,臣不伐君,子不犯父。晋国虽胜,但于道义犹败。相对集中地阐发“亲
* 收稿日期:2021—01—11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董仲舒传世文献考辨与历代注疏研究”(19ZDA027);上海交通大学“董仲舒
学者支持计划”《春秋“大一统”的观念兴起与历史影响研究》(HS⁃SJTU2020A01)
作者简介:余治平,上海交通大学董仲舒国际儒学研究院、中华孔子学会董仲舒研究委员会(上海 200240)。
① 苏舆撰,钟哲点校:《春秋繁露义证》,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第101—102页。
② 《毛诗正义》,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410页。
③ 《春秋谷梁传注疏》,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第2417页。
④ 杨树达:《春秋大义述·尊尊第二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第167页。
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