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6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3期
P. 126

2021 年第 3 期                        中山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No. 3 2021
             第 61 卷                        JOURN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                        Vol. 61
            (总 291 期)                          (SOCIAL SCIENCE EDITION)                       General No. 291




                               如何理解儒“家”的当代复兴?                                         *




                                                      陈 建 洪


                     摘  要:自新文化运动以来,“家”与家庭关系一直背负着一定的思想史骂名。当代中国学者,比如张祥龙
                 与孙向晨,从不同的角度试图恢复“家”的名誉,强调“家”与“亲亲”意识对于中华文化复兴的根本作用及其对
                 于人类生活的普遍意义。可以说,“家”意识与“亲亲”思想在当代中国已呈强烈复兴之势,其中儒“家”的复兴
                 尤为突出。儒“家”之复兴从本体论、伦理学角度突出了“家”之温暖与柔情,而忽视“家”之社会关系(包括政
                 治、宗教与经济等)的意义及其转换,则为其不足。
                     关键词:家;亲亲;个体;儒家;非儒家
                     DOI:10. 13471/j. cnki. jsysusse. 2021. 03. 013


                 自新文化运动以后,礼教和家族一直背负着“吃人”的骂名。近二十年来,当代中国思想界重新反思
             了新文化运动对“家”的批判和否定。张祥龙把这个批判和否定形容为“中国现代知识分子主体在文化
             传承上的集体哗变”。针对这个现代新传统,张先生呼吁,应该救救儒家及其“亲爱”精神。他强调,唯
                               ①
             有复兴礼乐传统,重建儒家思想,才有可能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才有可能纠偏全球化的扁平生存
             方式。孙向晨也检讨了新文化运动思想家对“家庭”的激烈批判,指出这种批判“放弃了‘家庭’这一在现
             代社会可能有着积极伦理作用的面向”,也同时强调了“‘家’的伦理价值观念之于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
             意义”。不过,在结合现代“个体”与传统“亲亲”概念方面,孙向晨的态度要更为主动与积极。他试图在
                  ②
             个体主义前提下突出“家”对于“个体”成长的作用以及对于社会本身的意义 。从张祥龙到孙向晨的论
                                                                                 ③
             述可以看出,“家”意识与“亲亲”思想在当代中国已呈复兴之势,尤其明显的是其儒家面向。在这个背景
             之下,有必要检视当代儒“家”复兴的主旨所在,及其突出了什么而又忽略了什么。换言之,中国传统思
             想中“家”的构成要素,哪些在这种复兴中得到了强调,哪些被搁置一旁;哪些依然活着,哪些已经崩溃。
             探讨这些问题,不仅需要从儒家的角度来看“家”之复兴,也需要从非儒家的角度去观照。


                                                一、儒“家”的复兴


                 从儒家角度复兴“家”和“亲亲”思想的努力,当代学者中以张祥龙与孙向晨的著作最为典型也最有
             影响。关于“家”的思想论述,两者既有所承续又各自不同。
                 张祥龙最初以现象学与海德格尔思想研究闻名,但始终心系中国思想尤其是儒家传统 。阐释和复
                                                                                               ④

                 * 收稿日期:2021—01—11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霍布斯的《利维坦》重译与研究”(17BZX014)
                  作者简介:陈建洪,中山大学哲学系(珠海)(珠海 519082)。
                  ①  张祥龙:《复见天地心:儒家再临的蕴意与道路》,北京:东方出版社,2014年,第90页。
                  ②③   孙向晨:《论家:个体与亲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第106、108,106、111页。
                  ④  张祥龙:《海德格尔思想与中国天道:终极视域的开启与交融》,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6年;氏著
            《海德格尔传》,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年。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