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1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3期
P. 121
近代中国招商投标包税制度探析
年 7 月,山东津浦沿线各县花生税实行招商投标,标价竟达 12 万元,远超财政厅原定标价 4 万元,“各包
商竟出如此高价,并非不知有亏本之虞,不过其后台均有议员、政客为之靠山,包价纵不交足,财厅亦无
如彼何也”。据唐清辉回忆,四川省南溪县投标包税者都为各乡有势力的人,“有的还勾通经收处内部
①
的人,行贿受贿,经收处在招标时故意提高标额,使一般人不去投标,最后在开标时标额并不很高,由暗
控的户头中标”。各种舞弊行为严重损害了招商投标包税的公开性和公平性,影响了包税的实际效果。
②
三、招商投标包税的官商之争
招商投标包税实际上是把市场竞争的方式引入税收征收当中,旨在提高征税效率,节省征收成本,
保障政府获得稳定的收入。但在实践中,招商投标包税牵涉政府、投标商、认税商、商会、纳税商人之间
的利益,引发了许多税收纷争,反而有碍于政府税政的推行。
(一)上海县货物税改投风波
政府采用公开竞价的方式招商投标包税,损害了原认税商的既得利益,官商双方围绕认税改为投标
包税的纷争颇多,有的还相当激烈。其中,上海县货物税改投风波就是典型。1921年初,江苏省财政厅
厅长严家炽以“苏省国家岁入岁出,频年预决两算,收不敷支”为由,设法增加财政收入 。严家炽注意到
③
各县认税制存在许多流弊,亟需改为投标包税制,“各县商民,多有争办屠宰税者,饬令此后一律投标承
办,以免争执”。他计划以上海县屠宰税作为改革的突破口,制定了屠宰税投标章程。但该办法遭到上
④
海县肉业的强烈反对,政府最终准许免予投标 。严家炽并未放弃改革包税制,他将重心转移到上海县
⑤
的货物税。
上海县各业货物税实行包税制,主要由各该业推举出的认税商承包。按照严家炽的改革方案,各业
货物税须照投标章程包征。各认税商认为:“自行认定税额,历无贻误,设或照投标法施行,惟恐非同业
者乘机插入,加额苛征,在所不免。”事实上,财政厅不仅要改行投标,还要增加税额 6万元 。各业认税
⑦
⑥
商代表认为:“现在商业困难已达极点,政府已一再下令增加税额,商家负担已重。此次增加比较及投标
办法,均一致拒绝。若果实行增加,则与春振〔赈〕前途反生阻力。”这里提到的“春赈”是附加货物税的
⑧
一项赈捐,经官商商定为 9万元 。在春赈款项尚在筹集之时,政府骤然增加税额,各业认税商自然难以
⑨
接受。不过,各业认税商的反对未能改变政府招商投标包税的决定。4月 16日,上海税务总公所发布通
告,规定棉纱业、火腿业、皮裘业、土火柴业、漆业、洋广货业分别于4月28日至5月3日举行投标 。财政
⑩
厅要求棉纱等六业尽快实行投标,主要因为政府“公款奇绌”“待款孔殷”,迫切需要增加财政收入 。各
① 《鲁议员大闹财政厅,为花生税投标事》,《申报》1924年7月13日,第10版。
② 唐清辉:《解放前留宾乡地方税投标及牙行活动概况》,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南溪县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
《南溪县文史资料选辑》第十八辑,1988年,第35页。
③ 《严家炽之借债政策》,上海《民国日报》1921年1月8日,第7 版。
④ 《南京快信》,《时报》1921年1月28日,第1张第2版。
⑤ 《屠宰税认商拒却投标办法》,《新闻报》1921年2月15日,第3张第1版。
⑥ 《货税认商反对投标办法》,《新闻报》1921年3月25日,第4张第1版。
⑦ 《认税发生投标问题之请议》,《申报》1921年3月26日,第10版。
⑧ 《会议认税投标之对付方法》,《申报》1921年3月28日,第10版。
⑨ 《县商会不认认税投标》,上海《民国日报》1921年3月28日,第10版。
⑩ 《上海税务公所通告》,《申报》1921年4月16日,第1版。
《商界反对投标认税》,《时报》1921年4月16日,第3张第5版。
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