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3期
P. 7

2021 年第 3 期                        中山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No. 3 2021
                   第 61 卷                        JOURN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                        Vol. 61
                   (总 291 期)                         (SOCIAL SCIENCE EDITION)                       General No. 291




                            编者按:中山大学哲学系是我国哲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冯达文先生是哲学系资
                       深教授。自 1993年以来,冯先生先后主持中山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和宗教学两个博士学科点
                       的教学工作,同时担任中山大学中国哲学研究所、中山大学比较宗教研究所的首任所长,为哲
                       学系中国哲学和宗教学学科的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付出了许多心血。冯先生慧心独运,对依
                       直觉体知方式建立起来、以安顿精神生命为根本价值追求的中国古典哲学有着真切的契会。
                       在“以学术研究来支持价值信仰,用价值信仰来引领学术研究”的学术宗旨总持下,一方面借助
                       知识化、形式化的论说以呈现古代先贤思想的哲学性,另一方面又确保知识化、形式化的论说
                       在价值认取上的中国本色。这就使中国哲学成为“在信仰与理性之间保持平衡与张力”的哲
                       学。冯先生依此宗旨与识见凸显了中国哲学的独特价值与意义,因之,他的许多著述颇受读者
                       喜爱,有的已经翻译成英、韩、越等国文字,远播于海外。更难得的是,冯先生心无块垒,与其交
                       接者莫不有孔子所说“与点”之乐,亲炙门下的学生更亲切地称其为“我们的老师”。




                                              哲学思考永远在路上                             *


                                                  ——冯达文教授学术访谈




                                                        冯达文,冯焕珍


                           摘   要:冯达文先生是中山大学哲学系资深教授,也是国内外知名中国哲学史家。他将“在信仰中成长”
                       与“在理性中求进”的人生经验化为“以学术研究来支持价值信仰,用价值信仰来引领学术研究”的学术宗旨,
                       依此从事中国哲学的教学与研究,不仅以理性化、知识化的形式很好地诠释了古代中国哲学家以直觉方式建
                       立的价值信仰,而且在中国哲学的起源、孔孟思想的阐发、老庄思想的定位、汉唐宇宙论的发掘、明代儒学情本
                       论的表彰等方面独标新见,在中国哲学史界具有独特的影响。更为难得的是,其研究都本自亦归趣于对人类
                       健康生存与发展的深切关怀。
                           关键词:哲学;中国哲学;信仰与理性;平衡与张力
                           DOI:10. 13471/j. cnki. jsysusse. 2021. 03. 001



                                                         一、生命成长



                       冯焕珍:冯先生,您这一代学者生逢我国社会变革比较激烈的时代,成长的经历颇为曲折,遭遇的情
                   境甚为丰富,肯定对年轻人有不少启示。您能否先就自己的人生历程作简要的回顾?



                     * 收稿日期:2020—09—01
                       作者简介:冯达文,中山大学哲学系(广州 510275);
                               冯焕珍,中山大学哲学系(广州 51027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