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5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3期
P. 105

日本汉学家松平康国的对华认识及其政治倾向

                       在欢欣于战争胜利之余,松平康国也意识到战争的结果和意义对于功臣门阀、士兵戍卒以及像他这
                   样的失落文人来说,是完全不同的。他在《都门秋思》中写道:“对酒难消万古愁,隔年兵祸未全休。金戈
                   铁马台南路,苦月酸风塞北秋。戍卒何当期振旋,功臣早已列封侯。都门今有泰平象,日夜弦歌涌画楼。
                   笑将富贵付儿曹,自负元龙湖海豪。政柄从来归阀阅,人材一变重钱刀。闲鸥眠水夕阳冷,独鹤摩空秋

                   气高。谁识满城歌吹里,有人闭户读离骚。”战争的结果让那些阀阅门第、功臣名将骄矜自得,更加有了
                   揽权发财的资本,而他则把自己比作那闲鸥独鹤,孤高自怜,不同凡俗。虽然标榜自己过着“买书又买
                   书,不忧生计蹙”,“疏懒谢交久,门无客驻车”这样逍遥安逸的生活,然而一句“家本出华胄,吾今乐布
                                  ①
                   衣”似也流露出其对家族没落的酸楚之情。他不甘心空文无补于世 ,但是何处才是自己施展才华的舞
                      ②
                                                                                ③
                   台呢?
                       由于自幼便受汉文经典的熏陶,松平康国对作为儒教故乡的中国怀有特殊的感情。这种情感不只
                   来自书本的涵养,也与师友之间的日常交游有关,在善邻书院诸子中大概就不乏其志同道合者。善邻书
                   院是由宫岛大八创立的归咏舍改名而来。在善邻书院设立后不久公布的“支那文学语学教授”名单中,
                   宫岛大八兼任文学科和语学科讲师,松平康国则担任院长,同时也是文学科讲师 。松平康国与宫岛大
                                                                                           ④
                   八相识甚早,而且友情深厚 。而宫岛大八在创设善邻书院时就将其宗旨定位于发扬儒教以拯救清国乃
                                           ⑤
                   至兴亚的思想连线上 。此外,在他任职的东京专门学校(1902 年 9 月改称早稻田大学),校内有一部分
                                      ⑥
                   关心中国与东亚局势和命运的师生于1897年3月初成立了同人会 。资料显示,松平康国也曾参与该会
                                                                              ⑦
                   的活动 。因此,在他来华之前,对世界局势以及中日关系似有相当明确的认识。
                         ⑧
                       松平康国在《送小牧伟业序》中写道:“环瀛之国万数,其势西强而东弱,西盛而东衰。然物无常盛又
                   无常衰。”观欧罗巴历史,尚且如此,世界局势的演变亦难逃此例。近数十百年来,随着欧美势力东渐,攻

                   城掠地愈演愈烈,露国(即俄国)“骎骎有南略之势,佛方与清构怨,浮寄孤悬,专事蚕食,英顾望其间,阳
                   劝和阴嗾战,欲坐收其利。当此时,国于亚细亚者,恐惧坚冰于履霜,绸缪牖户于未雨,同心并力,尚或为
                   可及,而其能任此责者,唯我与清国为然。故我欲无西顾之忧,宜使彼无东顾之忧;彼欲无东顾之忧,宜
                   使我无西顾之忧。盖不鉴前,无以善其后矣;不善邻,无以自立矣!”这明确表达了他希望中日两国善邻
                   友好,共同抵御西力东侵的愿望。同时,他又批评中国“虽讲内治外攘之道,而其学泥古,难乎变更;科举
                   取士,而人材不出;动辄与邻国持鹬蚌之争,不知渔人窥其后”。不过,他认为这种状况应该可以改变,
                  “若使之一旦觉悟,内慎其纲纪,外亲其比邻,亚细亚之兴可数日而竢矣”。
                                                                                   ⑨
                       在曾任莲池书院山长、宫岛大八的老师张裕钊(廉卿)的次子张浍行将回国之际,松平康国有赠言与


                       ① 「買書」,『天行詩鈔』,第24頁。
                       ② 「幽居雑興歩皮日休林頓里詩韻」,『天行詩鈔』,第28—29頁。
                                   “
                       ③ 《马关除夜》:今夜尚为客,半生空卖文。茫茫百端集,逆旅酒难醺。”(『天行詩鈔』,第31頁)
                       ④ 『早稲田学報』第20号,1898年10月25日,插页广告。
                       ⑤  参见六角恒広『漢語師家伝―中国語教育の先人たち』,東京:東方書店,1999年,第186—187頁。
                       ⑥  六角恒广著,王顺洪译:《日本中国语教育史研究》,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年,第141—143页。
                       ⑦ 『早稲田学報』第19号,1898年9月25日,「早稲田記事」,第1—2頁。
                       ⑧  1898年 12月 18日举办的同人会忘年会,出席者除了松平康国,还有高田早苗、中西正树、柏原、井上诸人,“酒酣
                   之际,互披胸襟,纵论东洋保安之方策,豪气满堂”(『早稲田学報』第22号,1898年12月28日,「早稲田記事」,第21頁)。
                       ⑨ 『天行文鈔』卷一,第27—29頁。《送小牧伟业序》未署写作日期。文中有“今兹三月,樱泉小牧君随黑田顾问之清
                   国,将过香港至福州。方今清佛大攻战,马蹄所历,羽檄旁午,烽火相望,君徘徊两军之间,察胜败所由,必将有感我言矣”
                   之句,据此查阅相关史料,可知小牧昌业等四人受日本外务省派遣随同黑田清隆于 1885年 3月 6日启程前往香港方面探
                   查中国南方局势(黒田清隆著『漫遊見聞録』下編,東京:農商務省,1888 年,第 297—298 頁;東亜同文会編『対支回顧録』
                   下巻,東京:原書房,1968年,第91頁)。因此推断此文作于1885年3月初。小牧伟业即小牧昌业。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