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4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3期
P. 104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年第 3 期
之心,《大日本外史》则启发了他的国体观念与尊王思想。松平康国的汉文主要经隄静斋、三岛中洲、重
野成斋等指导,又受苏东坡和桐城派的文章影响,注重文体的庄重和文品之高雅,友人通评他的文章特
点是简洁。他的诗由隄静斋启蒙,隄氏殁后由长三洲指导一年。此外,他还参加丽泽文社和廻澜文社,
与日下勺水、盐谷青山、牧野藻洲等交游 。
①
从松平康国的受学经历来看,他自幼诵习经史诗文,出入汉学名家之门,深受儒家文化熏陶。在赴
美留学之前,曾作诗言志:“我志在千载,自比狂简俦。尚论而尚友,日与古人游。独行甘踽踽,操守违俗
流。不患一朝患,唯有终身忧。同世人相贱,侮慢何足尤。至圣孔夫子,犹是东家丘。”可见其志向远
②
大,而以孔子学说为宗旨。他说自己尤其爱读论语 ,其重视经世之学,早在留美之前所作的《读二宫尊
③
德传》《将游米国赋此述怀》两首诗中就有体现 。
④
松平康国虽受儒家文化影响,但并不排斥西方文化,从他留学期间的诗作来看,对美国的风土人情
和社会教化都颇有好感。如称颂华盛顿“盖世英雄即圣人”。又称美国从英国独立,并不违反君臣大义
⑤
(“君臣之义孰先绝,视作叛徒无乃误”),并且赞扬美国的宪政自由,希望其发扬光大(“登临摩挲怀昔时,
如闻隐隐之声呼醒世界长夜梦”) 。不过在他看来,西洋文化有其长亦有其短。与东洋文化相比,其长
⑥
在格致,其短在缺乏诚正,见利忘义;孔子之道则讲究仁义,为“清国所固有”,“我若以身率之,安知其不
变而迁善乎?彼我相师诚道之至也”。 因此,他眼中的日本明治政体是将儒家的仁义道德与欧美的政
⑦
治制度结合起来的理想典范——“虽采米欧制,不违尧舜仁……若非王道行,焉得国威伸。东海揭朝旭,
余光被八垠”。
⑧
同时,他对日本的国家利益也很关切,每当邻国有事或与日本发生冲突时,他便以诗纪事感怀,如
《送人之北海道》《牛门竹林亭同咏士赋》《朝鲜》《边词》《寄人从军在辽东》等,皆为此类诗作。甲午战争
爆发后,他的目光紧随着日军的侵略步伐,热切期盼着战胜中国的消息。当战火起于朝鲜半岛时,他作
《秋夕偶感》:“韩山方用兵,炎风吹战血。胜败偏关心,中肠更复热。”在日军攻陷了旅顺和大连之后,他
不禁喜形于色:“此日天颜知有喜,王师奏凯是今年。”(《乙未元旦》)此时,他正担任读卖新闻社主笔,于
《读卖新闻》上发表社论,除了大肆夸耀日本帝国的有形和无形的实力,还公然宣扬“维持东洋之和平,乃
帝国之天职,足堪行此天职者惟在我帝国之实力。以戈止戈谓之武,为维持永久和平,战争亦不可避免,
征清即此之举也。苟有害于东洋之和平,即我天职之所在,故余辈应举其实力以尽此天职”。然而战争
⑨
尚未结束,故又不免惕厉:“西望兵马犹倥偬,此时岂暇荐雅颂。”(《灵鹰行》) 对于战争之际自中国留学
⑩
归国的友人宫岛大八,松平康国表示虽然理解其矛盾的情感处境——“留违君父去违师,游子低回欲泣
岐”,但却劝导他“酒醒休唱洞庭诗”。
① 关于松平康国的受学经历主要依据松平康国为《天行先生遗稿》写的《代自序》(「自序代わり」),见河住玄編『天
行先生遺稿』,第68—82頁。
② 「言志」,『天行詩鈔』,松平先生古稀紀念文集出版掛,東京:1933年,第1頁。
③ 「仰高日録」,『早稲田学報』第108号,1904年11月1日,第28頁。
④ 《读二宫尊德传》:“大学十章才读过,济民方略独研摩。初知运用一心妙,活眼看书不在多。”《将游米国赋此述
“
怀》:误溺词章彼一时,雄飞万里志何期?致君尧舜须知律,欲道东坡是我师。”(『天行詩鈔』,第1、4頁)
⑤ 「華聖東故宅」,『天行詩鈔』,第6頁。
⑥ 「登独立閣観自由鐘」,『天行詩鈔』,第6—7頁。
⑦ 「送張会叔序」,『天行文鈔』卷1,第29—32頁。
⑧ 「明治二十二年紀元節恭賦」,『天行詩鈔』,第7頁。
⑨ 「日本帝国の実力」,『読売新聞』1894年11月22日、23日、24日,朝刊第2頁。
⑩ 『天行詩鈔』,第22、23頁。
「贈宮島詠士」,『天行詩鈔』,第25頁。
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