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0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3期
P. 60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年第 3 期
婚的小计。立学同意结婚,但鉴于上海抗日烈火峰起,他建议在上海厂方决定是否迁厂后再说。这时,
一个姓谢的青年鼓动立学组织女工罢工以响应爱国风潮,被立学拒绝。正当立学犹豫不决时,秀敏与未
婚夫常大兴遇刺身亡。原因是谢某认为大兴与秀敏租的房子正好在他的对面,对他们的抗日活动构成
了威胁,于是就除掉了他们。大兴与秀敏死后第三天,立学就只身乘船离开上海去大连并回到了家中。
立学劝欣学重新振作起来,立欣也答应了哥哥的请求。原来欣学曾在给父亲上坟时与本镇的小学教师
秦会馥相爱,但遭到舅舅的坚决反对,懦弱的欣学只得在舅舅威逼下被迫写信告诉会馥他不爱她而爱慕
贞。会馥从小被修女养大,受到这一打击后,决定养母在世时不再考虑自己的终身大事。但此刻,欣学
在立学的鼓励下戒了鸦片,还告诉会馥他要离开这里重新生活。于是,他去了王家岗做小学教师。立学
谎称回上海接妻子及秀敏,转而去王家岗找欣学。看到欣学精神焕然一新,他非常高兴,也把会馥的情
况告诉了欣学。这时,反吉林军(实际是抗日义勇军)进入王家岗,立学死于非命。面对这一切,欣学决
定跨过痛苦与悲伤,通达幸福之门,即通过“窄门”抵达“黄金的”彼岸。小说的终篇,欣学与雅芳、会馥相
会于“新京”火车站。
由此看到,所谓“黄金”意指幸福的彼岸;所谓“窄门”意指一段痛苦而悲伤的时代与人生的通道。而
《黄金的窄门》意在表达在通往幸福的彼岸时每个人都要经历一段痛苦而悲伤的历程,只有跨越了这段
痛苦而悲伤的历程才能抵达幸福的彼岸,即通过“黄金的窄门”。对此,作者还借欣学之口在写给会馥的
信中特意说道:“人生真像窄门,走进石砌的窄门已属不易,要想走进黄金的窄门,更是难上加难的。可
是现在我服从着自然的欲望和要求心里清清楚楚地划着你的面影,要冲进窄门去了。舍兄们有舍兄们
的窄门,我有我的窄门。你也有你的窄门。我们的窄门虽然各不相同,但望窄门里面通往幸福的大道
上,都同样充满了祝福和平安,而归终的去处也是同一的地方。”所以,《黄金的窄门》也可以看作表达人
①
须要经过一番磨难与痛苦才能抵达人生幸福之路的一部哲理小说。就小说的主人公严立学而言,经历
了老师去世,父亲去世,妻子雅文去世,妹妹及妹夫遇难的惨痛经历,才体验到人生的价值;而严欣学经
历了爱情被剥夺,命运被掌控,哥哥立学之死的痛苦与悲伤,才在惨痛与麻木中真切感受到重塑自我冲
过“窄门”的迫切感,并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人生。因此,作者要告诫读者的是,人生充满着痛苦
与悲伤,年轻人不仅要勇于面对,还要很快地坚强地站起来并且战胜它。因为每一次的痛苦磨难是开始
也是结束。也正因此,主人公严立学每当经历一次痛苦与磨难后都能很快地重新站起来;而立学死后,
欣学亦能立即克服悲伤重新面对生活。这也是每个人在通往黄金的窄门即通往“幸福之门”与“幸福之
路”时的必然之旅和精神之炼。
如果小说只是表达了这样一个人生命题,那无疑是一个富有哲学意味的文学探索,虽然这个“幸福
之门”是一扇个人认定的幸福之门,这条“幸福之路”也是一条个人认定的幸福之路。但是,对于《黄金的
窄门》而言,问题也恰恰出在这里。由于作者通篇以“伪满洲国”的视角书写,所构建的时空是 1932年的
长春—上海—新京(长春);所设定的“窄门”即令主人公无奈地承受痛苦与悲伤的时代通道是不断汹涌
的抗日浪潮;令主人公不断陷入灾难命运的制造者是不断澎湃的抗日爱国人士;而他们最后通过“窄门”
抵达的同一的幸福的集结地恰恰又是“新京”。这样,这部打着宣扬人生苦难哲学的长篇小说,实际上是
公然为日本侵略者入侵中国站台,为“伪满洲国”张目的剧毒品。也就是说,爵青宣扬所谓的哲学命题是
假,仇恨抗日爱国民主运动是真;表达人必须经历一番痛苦的历程才能成长是假,宣示其对日本侵略者
及其“伪满洲国”的爱与忠是真。在作者意欲表达的哲学命题的背后,实际上是一种厚颜无耻的卑劣用
心,一副与中华民族利益截然相悖的汉奸嘴脸,其反动卖国的立场昭然若揭。当然,这也与他的文学观
念一脉相承——“我们的文学作品,每字都要是增强战力的力量,每行都要是灭敌兴亚的誓词,在文学作
品里深藏着我们的‘志’——国心和大东亚魂,这才是满洲文学的美和永远。”他也因之被视为“满洲文
②
① 爵青:《黄金的窄门》,《泰东日报》1943年7月2日第5版。
② 爵青、田瑯:《谈小说》,《艺文志》第1卷第11期,1944年9月。
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