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9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3期
P. 49

晚清民国报刊与李清照的接受

                   西谛)等文学评论者在评价李清照时对再嫁这个问题只字未提。而赵景深说过,把没有再嫁说成再嫁是
                   很恶劣的 。报刊上仅寥寥三篇对李清照的改嫁持开明态度,其中刘雁生认为:“在崇敬她的诗词方面来
                            ①
                   看,改嫁与否,又有什么关系?”钟琪认为再嫁与否对她的文学史地位毫无影响 。而在《新学生》上,署
                                               ②
                                                                                          ③
                   名“易人”的作者甚至提出李清照的改嫁“突破封建礼教的束缚,不加粉饰不加雕琢,赤裸裸的把压制在
                   旧礼教下面的女性的苦闷,尽情地发挥和呐喊出来”,是一种颇具女权意识的反封建行为。在清代贞洁
                                                                 ④
                   观念日趋严重的背景下,清代词学家为了弥平自我心理对于李清照人格认知的冲突,反复为再嫁一事辩
                   驳。而对民国学者来说,基本沿袭了清代学者的这一情结,李清照对赵明诚有着生死不渝之爱恋,在守
                   寡生活中完全没有再嫁念头,最终凄凉终老。显然,这种辩驳为树立李清照的女杰形象扫清了障碍。
                       我们在李清照的生平传记里,看到一个出生于书香世家,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与丈夫志同道合、情意
                   相投的女性形象。赵明诚与李清照的爱情就像《金石录后序》里描摹的一样“赌书泼茶”“琴瑟和鸣”,而
                  “雪中寻诗”“词女之夫”“夫妻斗词”这样的本事类的词话更是为这段爱情增色不少。“他们婚后的闺房乐
                   趣,较张敞画眉,尤为隽韵,夫妻好古相同,情投意合,真是一对贤伉俪。”这是时人眼中理想婚姻里的妇
                                                                                   ⑤
                   女应有的样子。《金石录后序》中有这样一段话 :“八月十八日,遂不起 。取笔作诗,绝笔而终,殊无分香
                   卖履之意。”陈祖美认为“分香卖履”的典故隐含着赵明诚蓄妾以及赵李夫妇无嗣给李清照带来的怨而
                              ⑥
                   不怒的悲苦 。北美汉学家宇文所安也从《金石录后序》里分析出看似人人艳羡的李赵婚姻下,隐藏着一
                              ⑦
                   定瑕疵 。然而季维真《大词人李清照》对“殊无分香卖履之意”作出温情的解读:“他死得那么沉默,一句
                         ⑧
                   话也未曾吩咐。想是不忍在弥留之际,留下过深的印象给他的爱妻作悲痛的回忆吧?”可见,晚清民国
                                                                                                 ⑨
                   报刊还是承续传统对李赵婚姻幸福、伉俪情深的书写,并且强化李清照符合传统道德的、理想的大家闺
                   秀和贤妻形象。
                       (三)图像展示高洁品性
                       图像是大众传播的一种典型的方式,前代早有李清照的画像,但基本为私人收藏,传播范围非常小。
                   自从报刊出现后,李清照画像广为传播,且不断有艺术家以其人像和词意来进行创作,如 1935 年的《湖
                   社月刊》第 92 期上连载了《题李易安画像》《题李易安看竹图》《题李易安看竹图小像(并序)》,之后又有
                  《徐石雪写李清照小像》《宋女词人李清照像:画图》《清顾兆兰画李清照像:画图》《古画宋李清照小
                                                                                                      
                                                                  ⑩
                   象》《李清照酴醾春去图》 等等。其中,徐宗浩《题李易安看图小像(并序)》讲到自己偶得易安小像,制
                              
                                                  
                   作小册以示尊敬,请朋友俞涤烦作《看竹图》小照作册子封面,并题有绝句曰:“高洁凌云自一时,婵娟已
                   有岁寒姿。霜竿特立谁能撼,寄语西风莫浪吹。”图中还附有王守恂的诗作《题李易安看竹图》:“协律宫
                                                                      

                       ①  赵景深:《李清照的漱玉词》,《鉴赏周刊》1925年第17期。
                       ②  刘雁声:《女词人李清照》,《妇女杂志(北京)》1945年第3/4期。
                       ③  钟琪:《谈谈女词家——李清照》,《南昌女中》1936年第4期。
                       ④  易人:《李清照与朱淑贞(真)》,《新学生》1944年第5期。
                       ⑤  君默:《宋代女词人李清照》,《中国妇女》1939年第4期。
                       ⑥  李清照:《金石录后序》,赵明诚:《金石录》,清乾隆27年德州卢氏雅雨堂精写刻本。
                       ⑦  具体论述见陈祖美:《李清照评传》,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34―35页。
                       ⑧ [美]宇文所安著,郑学勤译:《回忆的引诱》,《追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往事再现》,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
                   联书店,2014年,第99―118页。
                       ⑨  季维真:《大词人李清照》,《妇女月刊》1944年第4期。
                       ⑩  丁弦:《宋女词人李清照像:画图》,《三六九画报》1945年(00005,7页)。
                                 顾兆兰:《清顾兆兰画李清照像:画图》,《湖社月刊》1934年第79期。
                                 徐石雪:《古画李清照小象》,《艺林旬刊》1928年第7期。
                                 欧阳小叟:《李清照酥醾春去图》,《江苏教育(苏州1932)》1934年第4期。
                                 武进徐宗浩养吾:《石雪斋诗稿(续)卷三:题李易安看竹图小像(并序)》,《湖社月刊》1935年第92期。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