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6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3期
P. 196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年第 3 期

             尽一致。雷根强和何惠敏(2009)采用 1978—2005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研究了东部和东中部地区的税
             收竞争形态,认为产业集聚对中国区域税收竞争产生正向的影响,产业集聚产生的集聚租金使得经济中
             心区域对资本的吸引力较外围区域强。然而,钱学锋等(2012)采用 1999—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
             据,检验东中西部工业企业税负和经济集聚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地方政府的主要策略仍然是“逐底竞
             争”,政府并未对集聚租征税。禚铸瑶等(2018)对中国 280 个地级市工业企业微观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发现地方政府依据不同的经济集聚特点采取差异化的征税策略,其税收竞争是政策引导下政府与企业
             的智慧博弈,而非“逐底竞争”。

                 尽管以上研究考虑了多种企业税负形式、集聚特征指标和其他影响地方政府课税的宏微观因素,但
             他们均未考虑地方政府税收政策在空间上的策略互动性。从经济同城化的角度考虑,随着交通条件的
             改善,城市间产业、资源、劳动力和贸易越来越便利,协调区域产业发展、共同配置区域资源的趋势日益
             明显,毗邻城市的税收政策动态趋同 。龙小宁等(2014)采用中国 2000—2006 年县级政府税收数据证
                                              ①
             明了中国地方政府存在正向的空间税收竞争行为,但其研究框架未考虑新地理经济学税收竞争理论中
             的集聚水平、资本流动性和贸易成本等经济因素对政府征税策略的影响。总结前人研究成果,本文发现
             前人或是忽略了相邻地区间的税收策略互动作用,或是忽视了重要经济因素对地方政府征税策略发挥
             的作用。
                 本研究将涵盖以下创新点:第一,将地方政府的空间竞争关系纳入税收竞争研究框架,采用带有外
             生解释变量的空间滞后计量模型,描绘地方政府税收政策在空间上的策略互动,对中国地级市政府的税
             收竞争机制展开研究。第二,以城市人均 GDP 水平作为地区经济发展实力的代理变量,用门槛回归的
             方法探寻城市间税收竞争模式的门槛效应,探究劳均资本、市场流动性、对外开放度等因素对地方政府
             税收政策的影响是否随着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而变化。传统的东、中、西部经济区域划分方法存在内部
             经济发展不均衡的问题,经济发展程度相近的毗邻地区政府的征税策略可能趋同。门槛回归的方法能
             够巧妙揭开被经济发展不均衡问题所掩盖的政府税收竞争模式差异。第三,目前尚未有空间滞后门槛
             模型的理论和应用研究。本文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空间滞后门槛面板模型,用截面极大似然估计法获
             得各参数的估计,并将估计技术和检验方法用于研究中国地级市政府税收竞争的空间策略互动性和门
             槛效应。
                 论文结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介绍税收竞争理论及研究假说;第三部分构建空间滞后门槛面板模型
             并给出估计方法;第四部分介绍变量选取过程并对比计量模型,第五部分给出统计检验方法和实证研究
             结果;最后是结论总结。


                                         二、税收竞争理论及研究假说


                 长久以来,如何通过权力的分配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是中央政府的重要目标,中央政府和地方
             政府的财政关系以及地方政府间的竞争关系,一直是经济学研究的重要课题。税收竞争是指相互独立
             的政府间所采取的任何非合作性的税制设定行为。
                 Tiebout(1956)提出的政府间竞争模型是税收竞争问题的雏形。Tiebout(1956)假定存在数量众多的
             提供不同的税收和公共服务组合的辖区,个人可采用“用脚投票”的方式给地方政府增加约束力,迫使各
             地政府最大限度地提高财政收支效率。Oates(1972)基于人群偏好差异假设,提出了“财政分权定理”,
             即让地方政府将一个帕累托有效的产出量提供给它们各自的选民,地方政府为了吸引资本,竞相降低相



                 ①  关于经济同城化的税收政策背景、现状和问题,参考厦门市地方税务局课题组于 2013年发表在《发展研究》第 3
             期上的文章《促进厦漳泉经济同城化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