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5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3期
P. 195
2021 年第 3 期 中山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No. 3 2021
第 61 卷 JOURN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 Vol. 61
(总 291 期) (SOCIAL SCIENCE EDITION) General No. 291
中国地方政府税收竞争的空间
策略互动性和门槛效应 *
禚 铸 瑶
摘 要:1994 年的分税制改革增强了中国地方政府的财政自主性和发展地区经济的积极性,地方政府间
的税收竞争关系成为研究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课题。结合中国国情实际,提出了中国地方政府税收竞争特点
具有空间策略互动性和门槛效应的假设。基于中国 280个地级市工业企业数据,利用一类新的空间滞后门槛
回归面板模型的估计技术,对中国地方政府的税收竞争机制展开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地方政府税收政策存
在显著的空间策略互动性,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劳均资本、市场流动性、对外开放度等因素对平均税
负的影响程度各异,门槛效应突显。研究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新的空间滞后门槛回归面板模型,构建了其估
计方法;研究了地区政府税收的空间策略互动性和门槛效应,解决了东、中、西部区域划分方法存在的内部经
济发展不均衡问题。
关键词:税收竞争;空间策略互动性;空间滞后门槛回归面板模型;门槛效应
DOI:10. 13471/j. cnki. jsysusse. 2021. 03. 020
一、引 言
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标志着中国财税体制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行之有效地推动了
中国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发展。地方政府在财政收入分成机制和晋升机制的双重激励下拉动经济增长。
一方面,分税制改革下的财政分权体制规定地方政府征收特定税种,对共享税按比例分成,给予了地方
政府涵养税基、吸引投资的政策激励;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官员出于晋升压力,展开了一场场经济绩效锦
标赛。张军(2005)和周黎安(2004,2007)等一系列研究结果表明,以经济绩效为核心的相对绩效考核机
制在中国地方政府层面存在,支持了中央政府运用人事权来激励地方政府官员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举
措。在招商引资、扩张地区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中国地方政府间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Tiebout(1956)的“用脚投票”理论和 Oates(1972)的分税制思想为地方政府税收竞争提供了理论依
据和建模思路。传统的基本税收竞争理论(BTCM)认为在完全资本流动的假设下,资本税率与资本流
动性、劳均资本呈负相关关系,地方政府税率呈现“逐底竞争”(race to the bottom)的现象。而以 Baldwin
& Krugman(2004)为代表的新经济地理学对 BTCM 提出了质疑,认为经济一体化程度能够增加资本粘
性,集聚租的存在使核心地区(经济发达地区)在不流失资本的前提下征收更高的税率。
近年来,国内诸多学者以新经济地理学为研究框架,探究了中国地方政府税收竞争的现象,结果不
* 收稿日期:2020—07—07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集聚经济下的中国地方政府财税行为研究”(15JJD790029);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67批面上项目“一类新的门限空间模型的估计与应用”(2020M672910)
作者简介:禚铸瑶,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广州 510275)。
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