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11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3期
P. 211

中国多元城镇化路径对主观阶层认同的影响

                   水平显著),而对女性主观阶层认同的提升作用仅为边缘显著;政策性路径对阶层认同的影响并没有表
                   现出明显的性别差异。
                       另一方面,农民工路径仅对女性的主观阶层认同产生显著的拉低作用。也就是说,在女性群体中,
                   相比没有发生流动的农村女性居民,城镇化路径对主观阶层的提升作用仅存在于那些实现户籍转换的
                   女性以及出生就是城镇户籍的城镇本土女性,而农民工路径对女性阶层认同则产生显著的消极影响。
                   也就是说,在控制其他变量的情况下,农民工路径女性群体的主观阶层认同要明显低于没有发生流动的
                   农村女性居民。
                       鉴于从农村流动到城镇的人群本身可能具有较强的选择性,这种选择性本身是否会严重扭曲本研
                   究的主要计量发现,成为需要检验的关键问题。本文主要采用倾向值匹配方法进行检验(郭申阳和弗雷
                   泽,2012)。首先,采用 Logit模型估计个体从农村向城镇流动的倾向值 。其次,在计算得到倾向值的基
                                                                                  ①
                   础上,本研究使用邻近匹配(the nearest neighbor matching)、半径匹配(the radius matching)和马氏匹配
                  (the Mahalanobis matching)三种方法,通过比较个体平均处理效应(the average treatment effects)的差值,
                   从而估计在控制选择性之后多元城镇化路径对阶层认同的影响。统计结果表明,女性群体和男性群体
                   的平均处理效应仍然存在并且具有统计显著性。因此可以判断,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即使考虑了选择
                   性问题,多元城镇化路径对其阶层认同的影响很可能仍然存在 。
                                                                           ②
                       (三)假设验证
                       通过以上统计结果可以看出,随着中国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多元城镇化路径对个体主观阶层意
                   识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首先,城镇化路径中自致性路径、先赋性路径、农民工路径、政策性路径四类群体
                   的主观阶层认同呈现梯度降低的分布。其次,相比没有发生流动的农村居民,自致性路径、政策性路径
                   和先赋性路径均对个体主观阶层认同产生显著的提升作用,农民工路径则对主观阶层认同产生拉低作
                   用,但统计性并不显著。可以看出,假设1和假设2都得到了有效验证。
                       分性别来看,不同城镇化路径群体中男性的主观阶层认同都要低于女性,由此验证了假设 3. 1。多
                   元城镇化路径对个体主观阶层认同的影响方面,一方面,相比没有发生流动的农村居民,虽然自致性路
                   径、政策性路径和先赋性路径对男性和女性的主观阶层认同都产生了显著的提升作用,但自致性路径对
                   女性主观阶层认同的提升作用更大。另一方面,农民工路径则对女性阶层认同具有显著的拉低作用。
                   因此,假设3. 2也得到了验证。


                                                        五、结论与讨论


                       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人口大规模从农村流入城镇已经成为常态。近年来在许多城市
                   上演的“抢人大战”,更进一步加快了农村人口流入城镇的步伐。从农村到城市,不仅意味着个体职业、
                   收入、住房等客观社会经济状况的改变,而且也会对其主观阶层认同产生重要影响。只有及时捕捉这种
                   影响并加以细致分析,才能更精准地出台相关公共政策,促进不同层次的新市民都能够快速融入城市的
                   经济和社会生活。
                       鉴于以往研究很少将主观阶层认同与中国独特的多元城镇化路径联系起来加以考察分析,本文主
                   要聚焦于分析中国多元城镇化路径对个体主观阶层认同的影响及其性别差异。本研究将多元城镇化路


                       ①  在 Logit模型中,因变量是二分类变量,本研究将自致性、政策性及农民工路径的个体赋值为 1(前两者获得城市
                   户籍,后者虽然也发生空间流动但仍为农村户籍),将没有发生流动的农村居民赋值为 0。自变量包括受访者人力资本、
                   健康水平、职业、工资收入、政治面貌、家庭收入、父亲的人力资本、父亲的政治面貌、城镇化水平等变量,用于预测个体从
                   农村流动到城镇的可能性。
                       ②  需要说明的是,倾向值匹配方法一般是两个群体之间的匹配比较,因此该方法只能分析“没有发生流动的农村
                   居民”和“流入城镇的原农村户籍居民,包括农民工、政策性和自致性户籍转换三类群体”这两个群体之间在控制选择性
                   问题之后,是否在阶层认同上还存在显著差异。考虑到倾向值匹配方法对于本研究的局限性,多元城镇化路径对阶层认
                   同的影响还是应该主要看多元统计模型的估计结果。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