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12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3期
P. 212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年第 3 期

             径具体划分为农民工路径、政策性路径、自致性路径以及先赋性路径。在分析策略上,本研究不仅对不
             同城镇化路径群体的主观阶层认同差异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而且还采用多元统计模型定量估计了
             多元城镇化路径对主观阶层认同的影响方向和作用幅度以及性别差异。
                 统计结果表明,不同城镇化路径的群体在阶层认同上存在显著的阶梯式差异。其中,自致性路径、
             先赋性路径、农民工路径的主观阶层认同依次降低,分别为 4. 54分、4. 24分和 4. 17分。并且,这三类群
             体的主观阶层认同都要明显高于政策性路径和没有发生流动的农村居民。性别差异方面,本研究发现
             男性的主观阶层认同要明显低于女性,对此现象的一种解释是,这可能与“男主外,女主内”的性别文化
             模式有关,但具体真实原因还有待后续深入研究。
                 研究还发现,多元城镇化路径显著影响着个体的主观阶层认同。其中,相比没有发生流动的农村居
             民,自致性路径、政策性路径和先赋性路径均对个体主观阶层认同产生显著的提升作用。这表明,从农
             村户籍转变为城镇户籍,有助于个体主观阶层认同的提升。因此,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城市让生活更美
             好的一个重要前提是,从农村流入城镇的个体需要成功完成从农村户籍到城镇户籍的转变。
                 同时,多元城镇化路径对阶层认同的影响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虽然自致性路径、政策性路径和先
             赋性路径均对男性和女性的主观阶层认同产生显著的提升作用,但是自致性路径对女性主观阶层认同
             的提升作用更大,这一发现也进一步彰显了农村女性通过接受更好的教育、经自身努力进入城镇工作和
             生活并获得城镇户籍的重要意义。农民工路径则对女性阶层认同具有显著的拉低作用,其对男性主观阶
             层认同的影响并不显著,这一发现表明应密切关注流入城镇的女性农民工群体,加强其就业、居住、社会
             交往、心理状态等方面的保护和引导,通过适当的公共政策介入,引导其更好地融入当地城镇社区生活。
                 本研究仍有不足之处。首先,没有详细考虑多元城镇化路径对个体主观阶层认同影响的中间机制;其
             次,城镇化过程中户籍身份转化具有较强的选择性,使用倾向值匹配法也只能通过观测到的变量预测倾向
             值,而无法判断未观测变量的作用,因此其对解决选择性问题仍有局限性,留待今后加以不断完善。

                                                   [参   考   文   献]


             边燕杰,李颖晖 . 体制转型与户籍身份转化:“农转非”微观影响机制的时代变迁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
             124—134.
             范晓光,陈云松. 中国城乡居民的阶层地位认同偏差. 社会学研究,2015(4):143—168.
             郭申阳,弗雷泽. 倾向值分析:统计方法与应用. 郭志刚、巫锡炜等译.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2.
             郭未,鲁佳莹. 性别视角下的“农转非”路径及其收入回报 基于CGSS2008—2013数据的实证研究. 社会,018(3):05—135.
                                                                                                1
                                                                                         2
             高勇. 地位层级认同为何下移:兼论地位层级认同基础的转变. 社会,2013,33(4):83—102.
             刘欣. 转型期中国大陆城市居民的阶层意识. 社会学研究,2001(3):8—17.
             陆益龙. 户口还起作用吗?——户籍制度与社会分层和流动. 中国社会科学,2008(1):149—162.
             魏万青. 户籍制度改革对流动人口收入的影响研究. 社会学研究,2012(1):152—173.
             吴晓刚. 中国的户籍制度与代际职业流动. 社会学研究,2007(6):38—65.
             张卫国,杨雨蓉,谢鹏,高静 . 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阶层认同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 2013CGSS 的数据实证 . 西南大学
             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11):1—9.
             郑冰岛,吴晓刚. 户口、“农转非”与中国城市居民中的收入不平等. 社会学研究,2013(1):160—181.
             Dinesh Bhugra,Migration,distress and cultural identity. British Medical Bulletin,2004(1):129-141.
             Evans M. D. R. ,Kelley J. Prejudice,Discrimination,and the Labor Market:Attainments of Immigrants in Australia. Ameri⁃
             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91(3):721-759.
             Luo M. S. ,Chui E. W. T. Moving from Rural to Urban China:How Urbanization Affects Women’ Housework,Sex Roles,
                                                                                       s
             2019(8):127-139.
             Wu X. G. ,Treiman D. J. The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 and Social Stratification in China:1955-1996,Demography,
             2004(2):363-384.

                                                               【责任编辑:赵洪艳;责任校对:赵洪艳,周吉梅】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