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1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3期
P. 171
中国房价与家庭消费关系的主导机制识别
是由于同时受共同因素如预期收入驱动。我们进一步借鉴 Attanasio et al.(2009)的方法,检验共同因素
的预期收入机制。具体地,我们先将区县房价分解为可由区县家庭收入中位数、实际利率、区县固定效
应解释的预期房价与未预期房价两个部分。在此基础上,采用有房家庭的数据,分析预期和未预期房价
与不同年龄段有房家庭消费的相关性差异,并控制个体和时间固定效应,回归结果见表5。
研究发现,预期房价与三个年龄段家庭消费的相关性均不显著,未预期房价仅与年轻家庭消费显著
正相关,且强于中年和老年家庭。在表 5 的回归结果中,列(1)发现预期房价与三个年龄段家庭消费的
均有显著正向相关关系,列(2)和(3)逐步加入了不包含家庭当期收入的家庭控制变量和省级宏观变量,
依然得到预期房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在 Attanasio et al.(2009)的研究中,没有控制家庭的当期收入,
预期房价可能包含了一定的当期收入信息。Windsor et al.(2015)的研究中则控制了家庭的当期收入,
我们进一步控制了家庭收入的影响,结果如列(4)所示,发现预期房价与三个年龄段的消费的相关性均
不显著。同时,从表 5 的所有回归结果中,我们发现未预期房价仅与年轻家庭的消费显著正相关,且相
关系数均大于中年和老年家庭。此处发现年轻家庭消费的未预期房价效应最大,主要可能是因为未预
期房价中包含家庭未来预期收入的更多新信息,年轻家庭可以从未来预期收入增加中获得更多收益,因
此倾向于增加更多的消费(Attanasio et al. ,2009;Attanasio et al. ,2011)。该发现验证了共同因素典型的
预期收入主导的结论。
本文的研究发现意味着,我国经济高速持续发展带来的未来预期收入增长,才是造就我国家庭消费
与房价关系最核心的主导机制。1998—2018年间我国人均 GDP年均增长达到 8. 36%,年轻家庭更可能
从经济快速发展中获得更大的收益,从而倾向于增加更多的消费。此处的发现与 Attanasio et al.(2009)
一致,也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 Attanasio et al.(2011)的理论分析,他们认为房价冲击对老年家庭消费影
响效应最大,而收入冲击则对年轻家庭消费的影响效应最大。经济高速增长使得家庭不断调节未来的
预期收入,从而提高了家庭对房产(如果住房供给保持相对稳定,房价会上涨)和消费的需求,因此房价
与消费表现出同向增长,即房价或房产财富与家庭消费关系的主导机制为共同因素。这为我国文献发
现“年轻家庭消费的房产财富效应大于老年家庭”(黄静和屠梅曾,2009;杨耀武等,2013)、以及“房价对
无房家庭的消费促进效应居然大于有房家庭”(毛中根等,2017)提供了另一种可能的解释。
(四)稳健性检验
为了增强研究结论的稳健性,我们进行了以下三个方面的稳健性检验。
(1)欧拉方程替代消费函数。Campbell & Cocco(2007)采用欧拉方程近似替代消费函数。前面主要
是采用生命周期模型消费函数,这里我们采用消费欧拉方程方法,重新回归分析。结果同样表明房产财
富变化对年轻家庭消费的影响效应最大,支持共同影响因素主导机制。(2)减少家庭收入控制。Attana⁃
sio et al.(2009)的研究模型则未加入收入项,认为预期收入的影响已经包含在常数项中,未预期收入的
影响则体现在扰动项中,因此回归方程中没有加入家庭收入。基于此,本文在实证回归方程中不加入当
期的家庭收入,重新回归分析。得出的结论与前面完全一致,验证了本文研究结论的稳健性。(3)改变年
龄划分方法。由于国内在划分不同年龄组时还未考虑到我国现行男女退休标准存在差异,因此本文进
一步采用区分男女户主年龄的划分方法进行回归,具体的划分方法为“户主年龄 20—40岁为年轻组,女
性户主 40 至 54 岁为中年,55 岁及以上为老年,男性户主 40 至 59 为中年,60 以上为老年。”重新回归分
析,得出的结论基本一致,进一步验证了本文研究结论的稳健性 。
①
① 限于篇幅本文在此处未报告稳健检验的结果,读者若有兴趣我们乐意提供。
165